close

退化性關節炎及骨質疏鬆bone health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 陳適卿主任
1


    林媽媽是個健康的中年婦女,平日經常和朋友一起爬山,有一天在下山時,突然膝蓋劇痛,靠朋友攙扶才回到家,經醫生檢查後發現膝關節有退化現象,這對林媽媽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因為平日身體狀況極佳的她,沒想到自己也已經「退化」了,到底我們要如何保養關節呢?

退化性關節炎並非老年人的專利
    身體所有的關節都會產生退化,而膝關節的發生比例最高,而且隨著年紀增加而遞增;
50歲以上有二分之一的人有關節炎,到75歲以上就有85%為退化性關節炎所困擾,尤其女性又因先天骨盆比男性寬,導致大腿骨與小腿的角度較大,因而更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是一個複雜的關節,由許多的韌帶、軟骨、肌肉等所包覆,在這些組織合作無間下,我們的膝蓋才能發揮支撐人體與活動自如的功用。隨著年紀增加,關節軟骨破壞,關節旁的骨頭增生(俗稱骨刺),關節束與韌帶發炎及增厚使病人在蹲、跪、上下樓梯及久坐要站立時產生灼熱、脹痛、關節活動時有聲音及活動度受限,久而久之,會造成關節變形。

    膝蓋痛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年輕人因為運動、受傷……等,關節也容易提早老化。除了因年紀增加產生的退化外,肥胖、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韌帶鬆弛、受傷、穿高跟鞋……等因素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工作上經常要蹲、跪、搬重物或是過度運動也都會造成關節提早退化。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與預防
    退化性關節炎在急性期(正在紅腫脹痛時)除了多休息,使用消炎止痛藥減少發炎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建議平時可服用葡萄糖胺來增加關節潤滑,減少磨損,再利用護具固定,增加關節穩定度,也可拿拐杖減少關節負擔,同時搭配復健治療與運動治療,來維持關節活動及強化肌力,使關節更穩定。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如果保守治療都無效時,醫師才會考慮做人工關節置換的手術治療,此時葡萄糖胺的補充仍可保護未手術的關節。

    預防勝於治療,不管是任何關節的退化,預防與治療的原則都類似,以下有幾個重要的預防觀念:
*減少運動及工作傷害。
*使用適當護具。
*控制體重。
*選擇適當的運動。
*適當的肌力訓練。
*補充適量的葡萄糖胺(1,500mg/天) 。

無聲無息的流行病──骨質疏鬆症
    當H1N1來襲時,我們知道打疫苗來預防,戴口罩、多洗手來防患,但有一種流行病悄悄來襲時,毫無預警,一旦發現時已經十分嚴重,它就是骨質疏鬆。

    有一位104歲的人瑞阿嬤有天突然無法起床,下半身癱瘓,家人以為天冷導致中風,緊急送醫才發現阿嬤是長期骨質疏鬆,脊椎被自己的體重壓斷了;也有許多老人家打噴嚏就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一跌倒就髖骨、手橈骨骨折,這些都是骨質疏鬆引起的。

    根據統計,在台灣65歲以上,每9位就有一位有骨質疏鬆,其中4位女性有1位罹患骨質疏鬆,而女性因髖部骨折的死亡率相當於乳癌3至4期的死亡率(約15%),男性髖部骨折的死亡率更高達22%,這些驚人的數字讓衛生署及骨質疏鬆學會更積極推動骨質疏鬆的預防。

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
     在我們的骨頭中充滿了許多骨小樑,從小到大造骨細胞活動旺盛,形成了堅固的骨頭,然而隨著年紀增加,噬骨細胞開始破壞骨小樑,造成空洞化,骨頭便慢慢被侵蝕成了海砂屋,只要一有風吹草動、一震即垮!

2 

預防骨質疏鬆從小做起
    要防骨質疏鬆,從小就要注意,年輕時多累積骨本,本錢越多,日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機會就越低;人體的骨勢走向在30~35歲達最高峰,40歲後會以緩慢、平穩的速度流失,一年約流失1%,女性在停經後每年流失2~3%,一生流失會達40~50%,也就是老年人的骨頭密度只剩下年輕時的一半,而男性流失約25%。鈣質的補充是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一環,根據衛生署的鈣質建議量如下:
‧10歲:1,000mg/天
‧13~18歲:1,200mg/天
‧25歲以後:1,000mg/天

     除了補充足夠的鈣質,鎂、維生素D3與曬太陽也很重要,維生素C除了能幫助關節膠原蛋白生成,維持骨骼生長,也是骨骼健康不可缺少的元素,儲存骨本越早越好,越多越好!除了補充這些營養,適度的運動及減少危險因子都可預防骨質疏鬆,但如果骨質密度T-score 在-2.5以下,即已呈現嚴重流失的情形,光是補鈣及維生素D3仍無法減緩骨質流失,此時醫師會建議使用骨質疏鬆的藥物來治療。

    照顧骨骼健康就從現在開始,補充足夠的營養保健食品、適當運動、保持良好姿勢及生活習慣,讓你手腳靈活好「膝」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guin7760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